全校高清监控,家校同步,家长随时查看;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
小、初、高文化课程同步,辅导考试;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
毕业三年内孩子问题反弹,免学费回校入读。
现象:18.7%的小学生网上看视频时曾遇到不良信息侵害
“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未成年人触网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是今年7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的官方数据。
上网学习、拓宽视野是一件好事,但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也诱发网络欺凌风险,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比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超越言论自由范围和未成年人心理承受限度的侮辱性言语欺凌内容,侵犯着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对其身心造成严重创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季为民谈到。
网络成瘾仍存 缺乏户外运动影响生理健康
实际上,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中学生使用网络仍然存在网络成瘾的风险。
据蓝皮书显示,有41.8%的中学生认为上网分走了不少学习时间。有13.4%的中学生认为他们过早地接触太多成年人的信息,增加了一些烦恼。“中学生大部分还是将主要的上网时间控制在周末,但一些学生的自律性并不强。”季为民介绍,调查显示,仅有25.0%的中学生可以在家长不在时忍住不上网,仅有18.2%的学生平时上网时间从来不会超过事先限定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由于上网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中学生们普遍变得更“宅”了。
“青少年模式”难落地?专家:缺乏强制性与吸引力
上述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特别指出,目前主流短视频平台纷纷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也称“青少年模式”,但眼下“青少年模式”缺乏强制性与吸引力。
究其原因,蓝皮书认为,较大年龄的未成年人较少自主选择“青少年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在该模式下,短视频服务内容与设置普遍缺乏吸引力。
“平台的这种设置,就安全性来说,确实能够保障各年龄段的青少年较少接触不良内容,但是这种几乎完全剥离了短视频内容的创造性和服务互动体验的设置,无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蓝皮书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季为民同时认为,面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对其进行严格限制,强制其选择青少年模式,但是面对初高中等年龄较大、思想更为独立的未成年人,家长很难对其用网体验进行严格限制。如何满足中高年级未成年人的媒介需求、发挥其主动性,是“青少年模式”落地的难题。
搜索标签:
本学校面向8-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Copyright © 2014-2021 www.txt666.com 汉川市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校招生对象:8-18周岁青春期存在孩子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行为习惯问题,常年面向全国招生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119号-8 PC端网站地图SITEMAP.XML 网站tags页